一、中國紅薯淀粉行業發展歷程
中國20世紀80年代以前農村的鮮紅薯淀粉加工主要是自加工自用,方法也多是傳統的手工方法,作為商品進入市場比例很少。20世紀80年代以來,鮮薯加工量才逐年提高,發展較快的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的幾年時間,機械逐漸代替了手工,加工水平也不斷提高,產品大部分作為商品進入市場。
第一個階段(1956年前)是粉絲生產的起步階段。此階段農戶在農閑時間從事紅薯淀粉的生產,生產組織以家庭和小作坊為主,由粉莊統一購進原材料,依據農戶家庭的經濟實力和人員情況分配生產量,生產出來的紅薯淀粉由粉莊統一收購并運往港口或者其他集散地,銷往全國各地及海外市場。
第二個階段(1956年到1983年)是紅薯淀粉集體化生產階段。此階段由于國家提出公私合營政策,農村成立了互助組、高級社,各家各戶集中人力從事紅薯淀粉生產,生產規模得以擴大,粉莊由個體組織改成貿易公司。
第三個階段(1983年到2000年)是紅薯淀粉行業快速發展階段。此階段國家開始允許企業擁有自主經營權。紅薯淀粉生產企業可以自行購入原材料,進行生產加工,并自行決定銷售方式和拓展銷售市場。企業的國內銷售渠道也逐步建立和完善,并將銷售市場通過中間商延伸到國外。企業生產經營開始按照公司制運行,形成采購、生產、銷售一系列完整業務流程,紅薯淀粉生產開始實現工廠化。該階段紅薯淀粉品種和銷售渠道都較單一,主要集中在紅薯淀粉產地和省會城市;部分生產工藝開始引入自動化生產設備,如粉碎機、篩選機等。
第四個階段(2000年以后)是紅薯淀粉行業產業整合階段。此階段加工設備得到快速發展,自動化水平進一步提高,人們開始注重紅薯淀粉類食品的質量安全。紅薯淀粉企業發展水平開始分化,出現了少數產量在萬噸以上的規模化生產企業,以掛牌公司為代表的大型生產企業開始抓住機遇,引入生產流水線,規模經濟開始顯現;生產企業逐漸開始重視產品品牌的培養,宣傳費用和渠道建設投入開始增加。
二、中國紅薯淀粉行業發展現狀
近幾年,薯類化工產品正在被不斷地開發,目前已成為乳酸、檸檬酸、一次性餐具和降解農用地膜等化工產品的主要原料,除此之外,薯類作物的特殊功能和人們飲食消費觀念的改變,也使紅薯在淀粉加工產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觀念的轉變,紅薯淀粉將在生活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盡管人們正在通過拉長產業鏈的方式來刺激紅薯的生產和淀粉加工,但仍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由于產品用途廣,原料價格低廉,加工開發增值空間大,紅薯淀粉及淀粉制品加工產業前景看好。
三、中國紅薯淀粉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1、缺少優質高淀粉品種和優質原料生產基地造成大企業加工原料不足
由于加工企業缺少高淀粉優質品種,加之企業缺少優質紅薯生產基地,致使鮮薯原料供應時間短、切曬薯干量極少,則造成大企業加工原料不足,吃不飽,年生產時間不到兩個月,產量低、企業效益差。因此,特別重視鮮薯原料及粗淀粉生產基地建設,在農民勞力充足的薯區建立粗淀粉生產基地,在紅薯收獲季節的1個月內,把大量鮮薯加工成粗淀粉,為大中型淀粉企業提供充足的高純淀粉原料,以保證企業周年生產。
加工工藝、技術、設備落后、淀粉提取率低,副產物綜合利用率低,造成資源嚴重浪費,淀粉及淀粉制品質量差
由于中、小型淀粉加工企業生產工藝、技術、設備落后,淀粉易氧化褐變,淀粉提取率低,僅70%左右,造成資源嚴重浪費。淀粉及淀粉制品質量差,白度低,灰分、雜質含量高。紅薯淀粉(條)缺名牌,缺包裝,粉條筋力差,不衛生,隨意增加化工添加劑,有害物質鋁元素和二氧化硫等嚴重超標。
淀粉加工業環境污染嚴重,廢水治理難度大,缺乏有效的污水處理工程
由于規模小、生產周期短,用水量大,廢水治理難度大,環境污染嚴重。每生產1噸淀粉就要產生15-20立方米的廢水,淀粉廢水中主要含淀粉、蛋白質和糖類。一般淀粉加工的廢水COD(化學需氧量)值在每升8 000-30 000毫克,BOD(生化需氧量)值在每升5 000-20000毫升,SS(懸浮物)值在每升3000-5 000毫升,pH 4-6,屬酸性高濃度度廢水。化學耗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機污染物越多,水體中有機物含量過高可降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當水中溶解氧消耗殆盡時,水質則腐敗變臭,導致水生生物缺氧,以至死亡。目前中國約有大中淀粉廠300多家,共產生淀粉廢水1600萬m3,如將該廢水直接排放到環境水體中,將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如何經濟有效、安全排放淀粉加工廢水,已成為當前我國中小型淀粉加工企業的當務之急。
企業發展缺資金,無龍頭企業帶動,生產規模小,能耗大,效益低
一些地方領導片面認為紅薯淀粉、粉絲加工對財政收入好處不大,不愿立項和增加投入,缺少統一規劃,形不成規模。由于農戶資金短缺,基礎設施差,如水、電、路等不配套,限制了新技術、新設備的引入。廣大農村多為小型機具、小規模,能耗大,資源浪費突出,效益低。
副產物綜合利用率低,資源浪費嚴重
紅薯的細胞液富含多種維生素、蛋白、礦物多種營養物,都被廢水排掉,薯渣中含有淀粉、果膠、纖維素等副產物綜合利用率低,大企業處理薯渣難,資源浪費嚴重。
嚴謹、科學的研究方法才能確保研究報告的準確性和質量。《2012-2016年紅薯淀粉行業市場分析及風險投資預測報告》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1)普查:我們對紅薯淀粉行業中近百家從業者進行了面訪或電話訪問,獲得最佳一手數據。 2)跟蹤研究:為確保實時掌握紅薯淀粉行業動態,我們在此紅薯淀粉行業建立了跟蹤研究機制,每個月都通過訪問獲得紅薯淀粉行業的發展動態。3)政府機構數據:我們查詢了紅薯淀粉行業的重點企業的工商檔案、統計局檔案、海關進出口數據等等,獲得較為權威的信息。4)SOWT分析:應用SWOT分析、波特五力分析等方法,我們分析了紅薯淀粉行業及企業的競爭優劣勢以及潛在的威脅及發展機會。5)科學預測:我們采用回歸分析、時間序列分析、因子分析、組合分析等方法對紅薯淀粉的發展趨勢做出了全的預測。